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日访问中国,连见四位中国高官,推进上海超级工厂扩建,谋局储能超级工厂和推动全自动驾驶入华。在他行前,G7广岛峰会就强化蓄电池与重要矿物供应链达成了一致,加快EV供应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马斯克本次访华可谓是冒着“政治不正确”的风险。然而,马斯克在华仅停留44小时,却直接拉升了特斯拉股价,令其重回世界首富之位。
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分析认为,这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巨大震荡。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还处在e平台3.0的技术前夜,“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深陷资金泥淖,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基本没有对手。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对中国来说有“引狼入室”之嫌。然而,随后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推陈出新,电池续航、充电技术及座舱交互等多个产品指标不断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连续多年第一,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度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
当下的日本经济正处在两个十字路口。一个是大国博弈下,是否要跟随美国进行供应链的分拆。另一个则是技术爆炸时代,如何选择并占据技术制高点,在下一个发展阶段仍保持优势。特斯拉与中国市场的互动,似乎能给上述问题一些启示。
首先,以政治来选择市场不符合全球化时代的经济逻辑。
富有远见的企业不会因短期波动而改变长远布局。冒着“政治不正确”的风险扩大在华业务,马斯克的选择显示了中国强大生产能力以及巨大市场的吸引力。今年以来,虽然中美关系有波动,但美国企业代表频频到访中国,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稳定关注。
与此同时,日本却在继续推行“经济安保措施”。2022年,尽管日元大幅贬值,但中日贸易额仍然高达3574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国。针对中国的“经济安保措施”,不但大幅压缩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空间,对多年来中日之间可贵的“存量”部分也将造成严重损害。不少企业的供应链将被迫重构,这显然会增加成本。鉴于中日经济关系紧密,与中国分拆本身就带来较大风险。为了所谓安全而推行的措施,很可能让日本经济落入不安全的境地。
其次,拥抱开放精神更能适应技术爆炸时代。
日本有三大产业世界知名,第一是家电,其次是半导体,最后是汽车业。前两者行业已渐衰落,而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浪潮下,优势已不显著。日本无疑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非凡的制造能力,为什么会多次丧失行业优势呢?
日本倾向于专注新技术的研发,并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丰田,虽然在全世界有工厂,但是核心技术留在本土。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对技术的倚重强化了日本“国内设计制造、海外组装”较为封闭的垂直外包模式。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曾表示,特斯拉只有食谱,而丰田有厨师和厨房。言下之意,特斯拉虽然自称掌握了未来汽车产业的方向,但丰田才是能将食谱正确制作出“美味佳肴”的车厂。这一言论透露出其有待更新的思维。技术爆炸时代,像特斯拉一样能够利用全球供应链缩短从产品开发到产品上市的时间的企业,才能真正适应全球市场的快速变化。
新一轮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是能源之争,更是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及大数据应用的综合竞争,同时将迎来更快的技术更迭。同样的变局也会推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正是向行业领军特斯拉敞开怀抱的行为,让中国新能源车企获得行业敏锐,也激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
马斯克访华引发日本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言论流露出艳羡之情。而这艳羡的背后有更多启示值得日本政企界深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