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相关的部分设备已于3月17日开启运行。随后,日本各界民众在东京等地持续集会,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计划。中国、韩国、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国家纷纷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一事表示强烈反对。而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反对声音,执意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这必将致日本政府“信任赤字”再次扩大。
首先,信息不透明让日本政府难获信任。
在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种种争议中,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始终是重要问题。自福岛核泄漏爆发以来,日本政府在处理相关事务上算不上科学、公开、透明。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日本政府首先选择隐瞒真相,最终酿成了更加严重的灾难。2021年提出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后,日本政府曾多次强调,经过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净化的核污染水是“安全无害的”,但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经过ALPS处理后的核污染水中仍有近70%不达标。作为核污染水排海的实施主体,东电公司在核电安全运行方面屡有不良记录,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后均有隐瞒、虚报和篡改信息的情况。例如,2013年8月,在公众质疑下,东电才承认大约有300吨高浓度核污染水泄漏,部分可能已流入太平洋。
对于目前进行的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公众并没有获得充分透明的信息。日本政府及东电公司公布排放持续时间、排放总量、所含污染物浓度等信息始终含糊,对于核污染水排海方案是否足够安全,外界仍无法判断。
其次,转嫁风险凸显日本政府不负责任。
实际上,“排放入海”并非解决核污染水问题的唯一方案。日本政府曾召集专家讨论过五种处理方法——蒸发、电解、注入地层、固化掩埋、排入大海,其中公害最小的方法是固化掩埋,等其放射性自然衰减。但权衡利弊后,日本政府选择了排放入海这一经济成本最低的选项。据估算,排海方案费用在17亿日元到34亿日元,而固化掩埋需要较大的储存场地,费用大概是排入大海的几十倍到上百倍。
据媒体报道,日本政府计划用于应对核污染水排海所带来的“风评被害”的费用便有300亿日元。日本政府愿意支付高额的公关费用,却不愿用于解决真正危害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
此外,东电公司不断对外释放“核污染水排海是走投无路的办法”的信号,称福岛第一核电站面积有限,已无更多空地大量修建储水罐。而实际上,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面积虽然有限,但核电站周边有大量土地因核泄漏而长久闲置,并不能做其他用途,可用于放置新的储水罐,来延缓处理核污染水的时间压力,或用于固化掩埋储存场地,并非真的“走投无路”。
如今,日本的选择等于将自身的风险转嫁给全世界。目前已有的100多吨核污染水如果排入大海,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之久。
第三,无视民意和国际社会权益,日本政府将被私利“反噬”。
尽管日本政府各方游说,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始终没有得到大多数日本民众的支持。日本一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核污染水排海没有得到本国国民的支持”。另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九成以上民众认为核污染水排海将引发负面影响。有福岛渔业从业者表示,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2015年曾向福岛县渔业联合会承诺“得不到有关人士的理解,不会进行任何处理”,如今的行为却与当初的承诺背道而驰。
此外,日本也从未表现出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进行真诚沟通的意愿。近年来,中国、韩国、俄罗斯、朝鲜等日本邻国和太平洋岛国等利益相关方均已反复表达严重关切。但是日本政府并没有与这些国家进行充分协商,仍坚持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日本政府处理核污染水的整个过程缺乏透明度,并无视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权益,也没有得到利益相关方和国际机构的确认。这样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并将扩大日本政府的“信任赤字”。有分析认为,现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希望通过解决核污染水问题在自民党内“树威立信”,获得长期执政的“资本”。然而用推行一项违背民意的计划来捞取“政治资本”等于缘木求鱼。此外,日本多年“入常梦”也将因这项自动减分的行为而更加遥远。把危险转嫁给全世界,让全人类去承担其一己私利的后果,这显然不是大国应有的行事风范。(完)